九月的阳光透过特教学校的玻璃窗,静静落在教室角落。代政正对着手机上的手语教学视频一遍遍练习,指尖在空中划出略显生涩却无比认真的轨迹——这样的一幕,从他八年前初入特教岗位起,就日复一日地重复着。代政微笑着回忆:“刚参加工作时,面对这些特殊的孩子股盈汇,我也经历过一段特别无力的时期,不知道怎么真正走近他们。”
那时的他第一次站上讲台,面对的是一群年龄从9岁到16岁不等、大多来自农村的听障学生。因为手语不熟练,他难以与学生顺畅交流。紧张与忐忑之中股盈汇,他只有一个念头:必须尽快熟悉每一个孩子,必须把手语练好。这份迫切的心愿,推动他不断“追赶”。课间,他追着老教师请教细节;夜晚,他对照视频反复练习;就连走在崎岖的家访山路上,他的手指仍在无声地模拟表达。
每个假期股盈汇,他总会逐一走访学生家庭:有的孩子父母外出打工,常年与爷爷奶奶相伴;有的家境困难,连基本的学习用品都难以保障。他细心留意每一个孩子在家的状态——谁主动做家务,谁因缺少陪伴而内向,谁在亲人鼓励下愿意尝试……这些点滴,都被他郑重地记在心间。“当我一次次握着孩子的手带他们触摸声带的振动,当我看到他们因学会一个词而高兴地跳起来,我才真正明白:教育不是急于看到结果的事,它更像一场静待花开的陪伴。”代政说。
“陪伴”二字,深深融入他教学的每一个细节。在这所特殊的学校,“课桌椅后就是教师工位”不仅是空间设置,更是代政与孩子们情感相连的象征。他的办公桌紧贴教室后墙,除了教案和手语词典,几乎没有多余物品;椅子始终正对学生,抬眼之间,便能捕捉每一张脸庞上细微的情绪变化。
展开剩余42%最令他动容的,是几年前学校的一场舞蹈演出。一群听不见旋律的孩子,穿着统一服装,凭借数月来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形成的肌肉记忆,完整而整齐地完成了表演。当最后一个动作定格,台下掌声如潮,代政的泪水夺眶而出。他想起那些陪他们一遍遍纠正动作、一遍遍用手语打拍子直到天黑的傍晚。这些孩子听不见世界,却以最纯粹的努力回应每一份爱。他们的坚持,比任何言语都更铿锵有力。那场演出,成为他特教路上温暖的里程碑。
八年一晃而过,如今代政的手语早已流畅自如,与学生的交流默契而自然。今年教师节,孩子们围在他身旁,送上亲手做的小礼物,或用手语兴奋地分享生活趣事。指尖起落间,满是信任与依赖。有人问他,每天面对这些孩子,累吗?代政笑着回应:“从事特教八年,对我而言,这更是一场心灵的修行。我的心态也从最初的同情,逐渐转变为尊重与敬佩。我由衷佩服孩子们身上的纯粹、努力和生命的韧性。其实他们也是我的老师,教会我耐心、包容与知足。并不是我单方面照亮他们,而是我们彼此温暖,共同成长。”
或许,对特校教师来说,最好的节日礼物从来不是华丽的赞美股盈汇,而是见证这些“无声天使”们在自己的陪伴下,一天天勇敢、独立、走向更宽广的世界。
沪深A融通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